-
ding 2009-08-22 09:27:39 | 北京市 其他专业 | 323查看 4回答
2003清单与2008清单的异同谁知道,谢谢
2003清单与2008清单的异同谁知道,谢谢
全部回答
(4)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增加了更多的强制性条文。2003版的清单规范更多的是关于清单计价的技术性问题,而2008版从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合同价、工程结算价等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更完善。
2009-08-22 21:08:29
-
计算规则大同小异,基本差不多,只是增加了个别条目 变动主要是表格的变化,另外就是措施费用,其他项目等变化大 说是强制性使用清单,涉及项目全过程 但是我看不一定能起到作用 估计和03清单一样,不执行的照样不执行 我们单位就一直不用清单,定额计价 说句实在话,清单就是吃饱了撑的 其实算法都是一样的 定额计价是定额价格然后调市场价差 清单是想直接进市场价不调价差了 其实最后要算的目的都是为了核算工程成本 我个人觉得还是定额计价好,清单计价太啰嗦 不过人家要和国际接轨也没办法 其实无论定额计价还是清单计价 目的都是为了计算工程造价 只是定额计价是和苏联学的,清单计价是和英国学的 崇洋媚外呗 其实你对比一下03清单和08清单就知道 计算规则始终不会变化太多 主要就是表格的变化,术语的变化。 万变不了其宗,清单就那么点东西 只是手工做很麻烦,软件做很简单,都是软件内置好的 说白了08清单仍然是套一个清单下面若干个消耗量 一样用 具体的细节变化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下面的也不全,只是十分之一的东西。你自己找一个文件好好学学吧。新干线里面有。我就是从那里下载的。 本次《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编制,是对2003规范的补充和完善,不仅较好得解决了清单计价从2003年执行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对清单计价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在“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市场监管”的思路,以进一步强化清单计价的执行; 主要特点表现如下: 条文数量:45条增加到137条,增加了92条 强制性条款:6条增加到15条,增加了9条 新增条款的分布: 前期: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合同价款的约定 中期:工程量的计量和价款支付、索赔与现场签证、工程价款调整等 后期:竣工结算的办理及工程计价争议的处理 基本涵盖了工程施工阶段的全过程 条文说明:增加条文说明,加强造价工作者对条款的理解,减少歧义; 由此可见,本次规范无论从条款数量、还是条款深度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规范进行总结和剖析,以加强大家对规范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内容: 工程量清单适用范围的扩展 招标控制价的设立 风险责任的明确划分 合同类型的规定 清单组成要素的扩充 措施项目组价方式的扩展 其他项目的调整 补充清单的细化 清单列项的变化 一、工程量清单适用范围的扩展 【条文】: 1.0.3 全部使用国有资产投资或国有资产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注释】同2003规范相比 1、取消了“大中型”的限制; 2、语气加强,由“应”改为“必须” 1.0.4 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注释】: 1、是否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由业主决定; 2、当确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应执行本规范; 3、对于不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除不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专门性规定外,还应执行本规范的工程价款调整、工程计量和价款支付、索赔与现场签证、竣工结算以及工程造价争议处理等内容 3.1.3 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础,应作为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计量及进度款支付、调整合同款、办理竣工结算以及工程索赔等的依据之一; 【注释】:工程量清单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整个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分析】: 工程量清单的执行力度在不断加强,对清单的研究,尤其是占在整个施工过程的角度上去研究、理解清单变得尤为重要; 清单编制的前期要加强对后期可能发生的变更、索赔等考虑,招标文件不仅要满足投标、评标的要求,更要满足后期计量支付、竣工结算、变更索赔的要求; 加强清单、合同编制思路的交底,以保证后期合同执行过程中,监理、造价工程师等对前期指导思路的理解和有效执行; 二、招标控制价的设定 【条文】: 4.2.1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应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招标人应编制招标控制价。招标控制价超过批准的概算时,招标人应报原概算审批部门审核。投标人的投标报价高于招标控制价的,其投标应予拒绝。 4.2.8 招标控制价应在招标文件中公布,不应上调或下浮,同时将招标控制价的明细表报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查。 【注释】招标控制价是公开的最高限价,体现了公开、公正的原则 4.2.3 招标控制价应根据下列依据编制: 1本规范; 2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定额和计价办法; 3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 4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及有关要求; 5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 6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造价信息没有发布的材料,按市场价; 7其他的相关资料。 【注释】重新在规范中强化了政府定额的重要性 4.2.9 投标人经复核认为招标人公布的招标控制价未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编制的,应在开标前5日向招投标监督机构或(和)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投诉。 招投标监督机构应会同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对投诉进行处理,发现确有错误,应责成招标人修改。 【注释】在规范中明确了招投标机构的职能,体现了加强市场监管的思想 【分析】: 对于招标人来讲,对招标控制价编制高低的把握 随招标文件一起发布,要求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必须快速;所以编制质量要高,要求熟悉施工过程,这样才能编制出合理的控制价;总之,对编制人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由于是公开的,所以投标人要加强对工程量清单的研究,采取合理的报价策略,以提高报价的竞争力; 三、风险责任的明确划分 【条文】: 4·1·9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应在招标文件中说明该工程要求投标人承担的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禁止采用以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投标人应承担的风险及其范围(幅度)。 【注释】 这里的风险主要是指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计价的风险,体现了风险共担的原则; 规范还给出了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的分摊原则: 完全承担: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如管理费和利润; 有限度承担:市场风险 如建筑材料、机械燃料等价格风险 材料价格的风险宜控制在5%以内,施工机械使用费的风险可控制在 10%以内,超过者予以调整 完全不承担: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变化的风险。 如税金、规费、人工单价等,应按照当地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按实调整 四、合同类型的确定 【条文】: 4.4.3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宜采用单价合同方式。 【注释】 1、本条规定并不排斥总价合同,对于规模不大、工序相对简单的工程,只要符合当地规定即可执行总价合同; 2、工程量变化时,是否调整综合单价、以及如何调整应在合同中给予明确约定;如合同没有约定,就按如下原则调整: 当工程量的变化幅度在10%以内时,其综合单价不做调整,执行原有综合单价; 当工程量的变化幅度在10%以外,且影响分部分项工程费超过0.1%时,由承包人对增加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的工程量提出新的综合单价和措施项目费,经发包人确认后调整。 清单组成要素的扩充 【条文】: 3.1.4 工程量清单应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等组成。 4.3.8 投标总价应当与工程量清单构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的合计金额一致。
2009-08-22 09:29:31
-
相同处:新旧规范均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1. 总 则 2. 术 语 3. 工程量清单编制 4. 工程量清单计价 5. 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格 6. 附录 不同处: 1. 旧规范主要在于规范招标投标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而新规范则规范了从招标投标至竣工结算的施工阶段全过程工程计价行为。 2. 旧规范条文为45条,其中强制性条文为6条;而新规范条文则增加到137条,其中强制性条文为15条,同时增加实用性较强的“条文说明”。 3. 旧规范侧重于体现招标投标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要求,未能反映施工阶段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和特点;而新规范首先对工程造价计价的共性予以规范,然后针对施工阶段不同环节的特点作出专门性规定,并使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从而按照施工顺序承前启后,脉络贯通,形成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的有机整体。 4. 旧规范提出了企业自主定价,建立起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制度,但缺乏政府监管机制,未能充分反映我国建设市场实际情况;而新规范建立起以人为本和政府有效监管机制,将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和税金规定为不可竞争性费用,合理分配物价波动等风险,充分体现发、承包双方风险共担,避免招标人无限度转嫁风险,同时遏制承包人以牺牲雇员(农民工)利益恶性低价竞争。 5. 旧规范条文和表格只满足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全过程工程计价缺乏可操作性,措施项目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而新规范注重计价难点,针对施工阶段各环节的计价特点和要求作了详尽的规定,完善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格,修订了部分措施项目,并将各专业工程措施项目调整至各专业工程的附录中。
2009-08-22 09:33:17
-
有一个不同点我知道就是重新添加了垫层子目
2009-08-22 09:41:46
还有0条追问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