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lly 2009-10-18 16:12:19 | 重庆市 其他专业 | 2335查看 9回答
框架梁的下部钢筋
一框架梁有三跨,下部筋无集中标注,只有原位标注,三跨下部筋的原位标注的钢筋直径都相同,只是中间一跨多了两根钢筋,软件是按每跨锚固计算底筋的。我想问一下,这种情况,那2根按通长筋计算,中间多的那2根按跨锚固,记得图集上哪个地方好像不是说过“能通则通”吗?这种算法对不对?
全部回答
(9)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已采纳你好:两种做法都有道理,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现在谁也说不清谁对谁错了,关键是站在那个角度来考虑了,你是甲方有甲方计算要求,施工方也有计算依据。你要是拉通算了要多出搭接或者接头,如果是搭接还要考虑箍筋加密(现在图集要求按小的钢筋直径的5D加密了),还要错开钢筋算起来也不会少多少。你要是每跨断开锚固就会多出锚固来。最好的办法是写出签证来让甲方要求按那种方法来计算。
2009-10-18 17:37:52
-
能通则通不会错,此时下部筋基本相同,你可修改为原位标注,然后局部输入原位标注,这样计算就更准确了。
2009-10-19 19:01:53
-
回答:能通则通是对的,但你下部钢筋定尺没有你这么几跨长吧,仍然需要找断点,所以需要在支座处,按平法构造节点进行锚固处理。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2009-10-18 16:16:05
-
这种情况,是受力要求分跨锚固(与实际施工习惯也符合),设计才分跨标注的,如果两根按拉通算,量上就少了4*2个锚固长度
2009-10-18 16:41:52
-
你说的是对的。 但是设计标注为单跨锚固,说明这是结构演算的结果的需要,必须按图纸标注施工、计算。
2009-10-18 17:16:41
-
在我印象中只有03G101-1第67页说过“能通则通”这四个字, 我认为“能通则通”这四个字可以用于梁、板、KZZ中。 1、梁是说在截面、标高及纵向配筋相同的情况下能通则通。如果截面、标高不同,是根本就没法同的,如果纵向配筋相同就为了“能通则通”这四个字而做通,会造成很大浪费的。比如:两跨梁一跨跨度1米,另一跨是6米,设计为了“能通则通”这四个字把它设计成配筋相同行吗? 配筋不同又会怎样通呢!2、板没啥说的。 3、KZZ是说在转换层处,下面的KZZ竖向钢筋与上面的墙或柱位置同时,下面KZZ的竖向钢筋有几根能通上去的就同上去几根, 老图集是通到上一层的板顶,而新图集是通到上一层的板底。 其实“能通则通”这四个字用在梁这方面是说在截面、标高及纵向配筋相同的情况下,只要能满足搭接头的百分率,为了因避免搭接和锚固而造成的钢筋浪费尽量能通则通。
2009-10-18 17:20:38
-
你就按照原位标注输入吧,软件会自动默认“能通则通”的。
2009-10-18 18:41:43
-
就用表格输入 一跨对应一跨的输入原位标注的数据就行了
2009-10-18 19:04:57
-
当两跨梁的跨度和小于钢筋的定尺时,遵守“能通则通”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的话,还是分跨计算比较正确。
2009-10-18 20:16:23
还有0条追问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