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 2009-12-02 10:55:49 | 重庆市 钢筋算量GGJ2013 | 287查看 1回答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钢筋GGJ2009和GGJ10.0
1、怎样才能把短肢墙整个识别为支座? 2、当次梁下部钢筋较大时,段不变支座尺寸较小(现在梁大多200mm),计算的弯折长度不够,如弯折长度仅20、40mm等、不符合实际情况和构造要求; 3、如设计要求KL编号的梁,当一端支座为墙或柱,另一端支座为梁时,该梁靠墙柱一端按框梁构造,另一端按次梁构造.如何设置默认计算? 4、马蹬铁的设置是否设置起始布置距离,如设计要求距梁边300mm开始布置,间距1200*1200mm,但又有小于1200mm的负筋,如何设置计算?
全部回答
(1)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你好, 1、目前无法做到,可以说这是软件尚未开放这里的设置,但是要从更深的层次来讲更多的是图纸设计的问题(详见下3解释)。 2、这点是你的理解有错误,从受力角度分析,非框架梁不考虑下部钢筋支座处的负弯矩剪力,因此直锚不足选择弯锚,锚固总长度12d(弧形梁除外)即可,也就是说直形非框架梁的底筋直锚不足时,不是顶到头弯钩12d,而是控制总长度是12d(也请认真看下G101-1图集65页和66页)。 3、这种设计是个问题,框架结构是框架柱和框架梁,剪力墙结构是纯剪力墙,框剪结构是二者结合。【框剪结构】中梁墙连接处是框架柱与剪力墙的重合,理应设计成端柱。结构设计规范中根本没有框架梁直接落在剪力墙上(指端柱之外情况)这种东西,或者说它不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研究模型。弄出这样的设计,基本是目前设计人员不懂结构原理的广泛的copy的后果。 4、这点说的对,目前基本所有的公式都是“傻瓜公式”,很多地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当然作为手算我们可以编辑更为精准的公式,同时也希望软件能够更加“智能”一些。
2009-12-02 11:25:03
还有0条追问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