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框架柱的标注方法与梁一样吗?具体方法是什么?

    None
我来答 收藏  举报

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补充或更正我的问题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完善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 《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全部回答 (7)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已采纳
    柱在图纸里有两种标注方法,详见03G101-1标准图集10、11页。电子版的图集可以在共享资料里下载。

    2010-06-01 05:33:19 

  • 柱、梁的标注方法不一样,详见03G101-1标准图集

    2010-05-31 22:26:29 

  • 如下供参考。 1、当梁的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有矛盾时,则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2、梁上部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上往下排序;下部钢筋、加腋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下往上排序。 3、基础梁上部钢筋、加腋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上往下排序;下部钢筋出现多排钢筋信息时的排序为从下往上排序。 4、除梁箍筋外,其余纵筋均支持不同的钢筋信息用“+”连接。 集中标注 上部通长钢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数字-数字]】<+>【(架立筋)】;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及架立筋可以不输入 例如:2B25+(2B12)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25 格式3:<图号-><数量><级别><直径>【[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1-2B25。 下部通长钢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数字-数字]】;不同钢筋信息用“+”连接;不同排数用“/”隔开;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25 侧面纵筋(侧面通长筋) 格式1:【G或N】<数量><级别><直径>【[数字-数字]】;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4B12或N4B12;4B12[1-5] 格式2:【G或N】<级别><直径><@><间距>【[数字-数字]】;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每侧数量按梁高-2倍保护层-2倍侧面筋间距之后的净高度计算。中括号中的跨信息可以不输入。 例如:GB12@200 箍筋 格式1:<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肢数)>; 例如:A8-100/200(4); 格式2:<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箍筋肢数与非加密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A8-100(6)/200(4);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13A8-100/200(4); 格式4:<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且肢数与非加密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13A8-100(4)/200(2); 格式5:<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只有一种间距的设计方式。 前面的数量可以不输入;当前面输入了数量时,该数量表示箍筋的排数。 例如:A8-100(4);2A8@150 格式6:<数量><级别><直径><(肢数)>;主要处理指定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40A8(4); 格式7:<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且各部位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 例如:9B16-100(5)/12B16-150(4)/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到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及肢数依次计算 格式8:<数量><级别><直径><间距><数量><级别><直径><间距>....<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指定各部位箍筋的数量但是各部位箍筋的肢数相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9B16-100/12B16-150/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向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肢数统一取最后的箍筋信息输入的肢数依次计算; 格式9:【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级别><直径><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和非加密箍筋信息不同时的设计方式。只输入一个肢数时,无论肢数在加密或非加密中,均表示加密和非加密的肢数相同。当输入了不同的箍筋肢数时,在肢数属性中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 例如:A10-100(4)/A8-200(2)或10A10-100(4)/A8-200(2),A10@100(4)/A8@200或A10@100/A8@200(4);该输入格式表示:“/”前的为加密区箍筋信息,“/”后表示非加密箍筋信息; 格式11:【级别+直径+间距+肢数+布置范围】;【.....】;【.....】;主要处理同一跨梁内不同范围的箍筋信息;箍筋按绘制梁的方向从左至右的原则布置;两端的布置范围包含起步距离。在肢数属性中取第一个箍筋信息的箍筋肢数; 拉筋 格式1:【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不输入排数按照侧面纵筋的排数计算;不输入间距时按照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例如:A8@100/200或3A8@100;或A8 原位标注 注:左支座、右支座、跨中、下部纵筋、加腋钢筋出现不同排时可以用“/”隔开。 最多支持5个“/”;不同信息用“+”连接 上部钢筋 支座负筋<左右>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4B25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数字/数字> 例如:6B25 4/2;4B25+2B20 4/2或4B25/2b20;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长度>; 例如:4B25-3500; 格式4:<数量><级别><直径><数字/数字-长度/长度>;长度可以输入表达式: 表达式中包含L(梁跨长)、Ln(梁净跨长)、hc(支座截面)、la(锚固)、li(搭接)、hb(梁高)、ha(梁宽)的代码,可以使用“+”“*”连接符和max、min函数,且支持多排数输入,最多可以输入5个“/”。 例如:6B25 4/2-3500/3000;4B25/2b20-3500/2800或16B25 6/4/4/2-3500/3000/2800/2500; 跨中钢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架立筋)】;不同排数用“/”隔开; 例如:2B25+(2B12) 格式2:<图号><数量><级别><直径>【+(架立筋)】;不同排数用“/”隔开; 例如:2-2B25+(2B12) 下部钢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4B25或6B25 2/4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整数><整数>; 例如:6B25 (-2)/4;或6B25 2(-2)/4;或4B25+2B20(-2)/5b25; 侧面原位标注 格式1:【G或N】<数量><级别><直径>;不输入G或N时,默认为按侧面构造钢筋计算; 例如:G4A12或N4B18 格式2:【G或N】<级别><直径><@><间距>;每侧数量按梁高-2倍保护层-2倍侧面筋间距之后的净高度计算; 例如:GB12@200 吊筋 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 说明 不同位置的次梁吊筋信息可以使用“/”隔开。 例如:2B20或2B20/2B18。 次梁加筋 格式1:数量。 例如:6;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肢数)} 例如:6A10;6A8/6A10,或4A8(4)/4A10(4)。 不同位置的次梁加筋可以使用“/”隔开。 表示次梁两侧共增加的箍筋数量,箍筋的信息和长度与梁一致。 表示按照次梁两侧共增加钢筋信息,钢筋信息按照输入的标准。当肢数没有输入时,按照梁的箍筋肢数处理。 加腋钢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不同直径用“+”连接;多排时用“/”隔开 ,最多支持五个“/”。 当左右端加腋钢筋信息不同时用“;”隔开。没有分号隔开时表示左右端配筋相同。 例如:4B25 2B25+2B20 6B25 2/4 4B25;4B22 2B20/4B22 其它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数量沿梁跨度同箍筋的数量计算等同。 例如:4B12@100/200 肢数 格式1:<整数>; 柱(包括暗柱、端柱) 矩形柱(圆柱) 注:箍筋以“+”为分隔符;当加密和非加密的肢数不同时,“+”的前后不能同时出现箍筋的肢数信息;箍筋信息中含有两个箍筋肢数时,表示加密和非加密的箍筋肢数,出现一个且在箍筋信息的最后时,表示加密和非加密的箍筋肢数相同。 例如:A10@100/A8@200+A8@100(4*4)/A6@200(2*2) 格式1:<级别><直径><间距>【(肢数)】;加密和非加密不同时,用“/”隔开;相同时则输入一个间距即可;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8-100/200(4*4); 格式2:<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箍筋肢数与非加密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加密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8-100(4*4)/200(2*2);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上下两端加密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13A8-100/200(4*4); 格式4:<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且肢数与非加密不同的设计方式;加密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13A8-100(4*4)/200(2*2); 格式5:<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只有一种间距的设计方式;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8-100(4*4); 格式6:<数量><级别><直径>【(肢数)】;主要处理指定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40A8(4*4); 格式7:【<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级别><直径><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区与非加密不同信息的设计方式。加密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10-100(4*4)/A8-200(2*2)或10A10-100(4*4)/A8-200(2*2),该输入格式表示:“/”前的为加密区箍筋信息,“/”后表示非加密 区箍筋信息;当内外侧箍筋信息不同时,在“/”的前后信息可以使用“+”连接; 格式8:<级别><直径><间距><+><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外侧箍筋信息和内侧箍筋信息不同的设计方式;肢数不输入时按肢数属性中的数据计算。 例如:A10-100+A8-200(4*4);该输入格式表示:“+”前为组合箍筋时外箍筋信息,“+”后的为组合箍筋时内箍筋信息; 参数化箍筋、拉筋 格式1:<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 例如:A10@100/200 格式2:<级别><直径><@><间距> 例如:A10@150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36A10 节点区箍筋 格式1:<级别><直径><@><间距>; 例如:A10@100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6A12 注:节点区没有输入钢筋信息,直接取非节点区的箍筋信息;节点区的箍筋肢数直接取加密区的箍筋肢数计算。 其它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数量沿高度方向计算。 例如:4B12@100/200 芯柱 格式1:<级别><直径><间距>;加密和非加密不同时,用“/”隔开;相同时则输入一个间距即可; 例如:A8-100/200;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A10 板带(仅用于柱上板带,肢数可以不输入) 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数量><级别><直径>】<非加密间距><(肢数)> 例如:15A12@100(10)/A10@200(10)或15A10@100(10)/200(6)或15A10@100/200(10)或A10@100/200(10) 格式2:<级别><直径><间距>【(肢数)】 例如:A12@200(10) 其他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 例如:15A10@100/200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间距> 例如:15A10@100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00A10 梁 箍筋 格式1:<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肢数)】; 例如:A8-100/200(4); 格式2:<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箍筋肢数与非加密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A8-100(6)/200(4); 格式3:<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13A8-100/200(4); 格式4:<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指定加密箍筋数量且肢数与非加密不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13A8-100(4)/200(2); 格式5:<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只有一种间距的设计方式。 例如:A8-100(4); 格式6:<数量><级别><直径><(肢数)>;主要处理指定箍筋数量的设计方式。 例如:40A8(4); 格式7:<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且各部位箍筋肢数不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9B16-100(6)/12B16-150(6)/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到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及肢数依次计算;当内外侧箍筋信息不同时,在“/”的前后信息可以使用“+”连接; 格式8:<数量><级别><直径><间距><数量><级别><直径><间距>....<级别><直径><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平法图集基础梁指定部位数量不同但是肢数相同的设计方式。 例如:9B16-100/12B16-150/B16-200(6),该输入格式表示从梁端向跨内,按输入的间距、数量,肢数统一取最后的箍筋信息输入的肢数依次计算;当内外侧箍筋信息不同时,在“/”的前后信息可以使用“+”连接; 格式9:【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级别><直径><非加密间距><(肢数)>;主要处理加密和非加密箍筋信息不同时的设计方式。 例如:10A10-100(4)/A8-200(2),该输入格式表示:“/”前为加密区箍筋信息,“/”后为非加密区箍筋信息; 其他箍筋 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 例如:4B12@100

    2010-05-31 22:25:58 

  • 不一样的,柱只要输入信息就可以。可是梁要输入梁的集中标注中的信息外,还要原位标注。如下图所示,每一个是梁,第二个是柱,其实只要好好看一下平法,就是钢筋的计算公式后,就什么都明白了。

    标注

    答疑解惑

    2010-05-31 22:26:05 

  • 标注的方法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只要你在属性中在相应位置输入钢筋信息即可。

    2010-05-31 22:32:10 

  • 不一样 柱是在属性里改的 或查改标注里改的 梁是在原位标注里改的 但是对齐是一样的

    2010-05-31 22:26:45 

  • 柱的钢筋信息在属性里直接输入,梁的除了属性里输入的即所谓的集中标注,还要进行原位标注

    2010-05-31 22:43:55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答案,试试直接提问吧!

我要签到

天降福运!积分,经验值等福利在等着你哟,快来签到吧

热门搜索:
热门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