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zskldnh 2010-08-13 11:28:49 | 河北省 其他专业 | 2345查看 4回答
关于马牙槎
砼=(柱子宽+马牙槎宽度)*墙厚*净高 模板=(柱子宽+马牙槎宽度*2)*两边*净高 我想问下这两个公式算出的量是不是包括了柱子和马牙槎的量啊,而不是单一的马牙槎的量,请大家帮我解释一下这两个公式吧。
全部回答
(4)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已采纳你这个公式只能用于两面有马牙槎的情况(已包括构造柱和马牙槎的工程量),不能用于丁字交接(三面)和十字交接(四面)有马牙槎的构造柱。
2010-08-13 11:54:24
-
根据功能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叫做接缝马牙槎和结构马牙槎。 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方便后序砌筑。 结构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 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 首先我们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 那么计算公式是:0.24X0.37X3+0.24X0.06X3/2X2[面] 这个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构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后面部分是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500mm一段。即:柱根开始,先是500mm的槎口,然后是500mm的砖,然后又是500mm的槎口。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我那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积(0.24*0.06)写好,然后乘以柱高3米,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 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你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这种情况多发生在T形墙和十字墙的位置。至于构造柱的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况少见,一般是北方为了保温墙体比较厚才会有这情况。 在我们这里,常会遇到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门距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毫米的门垛,然后T形墙相交的位置的构造柱是三面槎口。在实际施工中,这靠门边的槎口其实是施工不了的:那门垛才120毫米,砌砖时每500毫米高退60毫米那砖柱就仅仅剩下60毫米宽了,砌上3米高不倒才怪。所以实际施工时图纸上虽然那一边设计留槎,其实模板工都是直接以门边关模板,那里的混凝土方量就比图纸设计的要多一些。假如是24墙,3米高,那就多0.24*0.06*3/2,即0.022立方米。数量不大,但楼房若是很多这样的门的话,混凝土也是可观的,这个怎么算就看各人了。
2010-08-13 11:31:32
-
是的已经包含了。但不完全准确。因为分为四面槎,三面槎、两面槎。工程量计算是不同的。
2010-08-13 11:33:41
-
这是总量,不是单个的马牙槎的量。马牙槎与墙接触是凸凹的,所以计算时按一个宽度计算就可以了,总宽就等于柱子宽+一个马牙槎宽,也可理解为=柱了宽+马牙槎宽*2*0。5,应该理解了吧。
2010-08-13 11:33:49
还有0条追问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