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高人指点,急!

    平法教材书中有这样一道实例:有一3跨梁,柱子截面为750*700,梁截面为300*700,梁跨间距分别为6000、6900、3000。其中梁的属性为KL-1(3)300*700 箍筋为A10-100/200(2),上通长筋为2B25,没有下部通长筋。第一跨左支座负筋为6B25 4/2,下部筋为6B25 2/4。第二跨左右支座负筋均为6B25 4/2,下部筋为6B25 2/4。第三跨中部筋为4B25,下部筋为4B25,我用GGJ2009软件画图计算,第二跨右支座的下面负筋为6150/4+750+6150/4,可书上明明为6150/4+750-25+15*25。分析一看就知道我的软件中负筋有一边没有弯折,而书中例题图片中这根负筋的一边是弯折到柱中去了,请问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设置,端座下的第二根负筋才会像书中那样弯折到柱中去?请高手们指点!!谢谢了!!
我来答 收藏  举报

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补充或更正我的问题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完善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 《优秀回答指南》

提交 取消

asfsdfsadfdsf

全部回答 (1)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已采纳
    书上说的应该是6150/4+750+2250+750-25+15*25 这样的吧,这个成立的原因只能是直锚长度不够所以弯折到柱子里面去了,而你看的6150/4+750+6150/4应该是右支座的第二层负筋。梁的负筋第一层需要锚H/3 (H取左右两跨中较长一跨的跨间距)而第二层需要锚H/4(H同前), 因此,第二层直锚需要6150/4=1537.5的长度(这个长度是不包含支座的)。而书中梁的第三跨只有3000,扣除支座750,长度为2250是比1537.5要大的,所以直锚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书错了,个人见解。 如果书上说的确实是6150/4+750-25+15*25的话,那么就吧梁打断...就可以成这样了,不过这就是两根梁了。这种一边算上H/4,另外一边算锚固进柱子里面的,一般只有梁的端头才有,或者是第三跨梁变截面,并且变截面后第三跨梁顶标高较低。 能力有限,个人见解。

    2012-03-01 23:23:43 

点我,有新答案通知你哦
其他类似问题 查看更多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答案,试试直接提问吧!

我要签到

天降福运!积分,经验值等福利在等着你哟,快来签到吧

热门搜索:
热门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