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agcc 2012-08-12 11:08:55 | 陕西省 其他专业 | 1257查看 1回答
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工程
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工程
全部回答
(1)
首答仅用{{minutesHtml}}
-
已采纳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1)水泥
1)水泥宜选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 水泥的各项指标应分别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85)标准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一85)标准要求
3) 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和出厂日期。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包装重量不足的另行堆放,作出处理。
4)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品质指标包括氯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5)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2)砂
1)砂宜优先选用坚硬不含杂质有棱的硅质砂粒。
2)砂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混凝士工程应优先选用粗中砂。
3)砂的含泥量(按重量汁),当混凝士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l0以下的混凝士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3)石子(碎石或卵石)
1)石子宜选用花岗岩为好。其余石灰岩、砂岩、页岩、或其它水成岩必须取样做石材强度检定。同时应根据混凝土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情况和强度要求,决定能否使用或有限制性使用。
2)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 4。混凝士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3)石子中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l%;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4)石于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和c0以下,可放宽到40%。
(4)水
1)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2)若采用非饮用的天然水、受污染的湖泊水、地下水等,应先经检验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才能使用。
(5)轻骨料
1)轻骨料混凝士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与水泥和水配制而成,其干密度(原称干容量)不大于1950Kg/m3。
2)轻骨料主要有粉煤灰陶粒和陶砂、粘士陶粒和陶砂、页岩陶粒和陶砂,以及天然轻骨料中的浮石、火山渣等。
3)采用轻骨料应分别符合《粉煤灰陶粒和陶砂》(GB2838-81)标准,《粘土陶粒和陶砂》(GB2839一81)标准,《页岩陶粒和陶砂》(GB2840-81)标准,《天然轻骨料》(GB2841一81)标准的规定。其试验方法应技《轻骨料试验方法》(GB2842-81)标准执行。
2.机具
(1)移动式混凝士搅拌机按进料额定容量有250L和400L两种,按搅拌方式有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种。自落式的型号应采用JZ、 JD、 JS型系列产品。
(2)振动器分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和振动台。
(3)台秤,能称量200kg以上材料,且有CMC标志。
(4)斗车(手推车)。
3、作业条件
(1)基础工程应先将基坑内积水抽干或排除,坑内浮土、淤泥和杂物要清理干净。
(2)墙、柱、梁等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应严密不漏浆。
(3)复核模板、支顶、预埋件、管线钢筋等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4)脚手架架设要符合安全规定:楼板浇捣时尚应架设运输桥道,桥道下面要有遮盖,浇筑口应有专用槽口板。
(5)水泥、砂、石子及外加剂、掺合料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士配合比通知单。
(6)台秤经计量检查准确,振动器经试运转符合使用要求。(二)操作工艺
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 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要过称。
3.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渗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4.混凝士搅拌的最短时间:自全部材料装人搅拌简中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1)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应延长。
(2)粉煤灰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宜比基准混凝土延长10至30s。
(3)轻骨料混凝士加料顺序:当轻骨料在搅拌前预湿时,先加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30s,再加水继续搅匀。末经预湿的轻骨料先加1/2用水量,然后加粗细骨料搅拌60s,再加水泥和剩余水量继续搅拌均匀。
5.混凝土运输
(1)混凝士在现场运输工具有手推车、吊斗、滑槽、泵送等。
(2)混凝士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士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士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
(3) 混凝士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规定:
对于小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当气温小于25度时,为120min,当气温大于25度时,为90min;
对于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气温小于25度时,为90min,当气温大于25度时,为60min。
1)掺用外加剂的混凝士,其运输延续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2)轻骨料混凝士运输延续时间应适当缩短,以不超过45min为宜。若产生拌合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较重者,浇筑前宜采用人工二次拌合。
(4)混凝士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凹凸不平,应铺垫桥枋。在楼板施工时,更应铺设专用桥道,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
6.混凝士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
(2)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3)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饶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
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疑士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5)浇筑混凝士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人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埋。
(6)浇筑混凝士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7.桩基承台梁混凝土浇筑
(1)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人模板中。如留缝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若使用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时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0~400mm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
(2)振捣时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动棒与水平倾角约6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间距以500mm为宜,要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面翻浆冒出气泡为宜。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捣按标高线进行抹平。
(3)梁的施工缝宜留置于相邻两承台中间的1/3范围内,并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搓。继续施工时,接缝处混凝土中先凿去浮浆,用水湿润并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才继续浇筑混凝土。
8.柱、墙混凝土浇筑
(1)柱、墙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上下混凝上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士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人模内。
(2)柱墙混凝士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控制好混凝十浇筑的延续时间。
(3)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4)构造柱混凝士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5)施工缝设置:墙体宜设在门窗洞口过梁跨度1/3范围内。墙体其它部位的垂直缝留设应由施工方案确定。柱子水平缝留置于主梁下面、吊车梁牛腿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
9.梁、板混凝士浇筑
(1)肋形楼板的粱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搂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粱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设在板底下20~30mm处。第一层下料慢些,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及埋件。
(3)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士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4)在浇筑与柱、墙连戍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5)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l/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乎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双向受力板、厚大结构、拱、薄壳、水池、多层刚架等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6)施工缝宜用木板、钢丝网挡牢。
(7)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混凝土达到1.2MPa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
(8)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士。
(9)浇筑梁柱接头前应按柱的施工缝处理。
10.楼梯混凝土浇筑
(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3)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l/3范围内。
11.大模板轻骨料混凝土浇筑
(1)应连续施工,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2)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
(3)由于轻骨料容重轻,容易造成砂浆下沉,轻骨料上浮。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要快插慢拔,震点要适当加密,分布均匀。其振捣问距不应大于振荡棒作用半径的一倍,振动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分层离析。
(4)施工缝设在内外墙交接处,用钢丝网或木板挡牢。
12.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2)混凝士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士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常温下每日浇水两次。
(4)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蓄水养护,贮水池一类工程,可在拆除内模板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注水养护。
(5)可喷晒养护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达到养护的目的。
(6)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其四周应压至严密,并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
(7)养护用水与拌制混凝土用水相同。(三)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混凝士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要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者检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并检查《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表》和施工日志。
(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符合《混凝士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I07-87)的标准和规定。
(4)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说明者,普通钢筋混凝土一般允许裂缝宽度露天≤0.2mm,室内≤0.3mm。
2.基本项目
(1)混凝士应振捣密实,并根据外观检查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程度评定质量等级。
(2)基础上表面有坡度时,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倒坡现象。
3. 允许偏差如下:
(1) 独立基础轴线位移:单层、多层10mm;高层框架10mm;多层大模10mm;高层大模10mm。
(2) 其他基础轴线位移:单层、多层15mm;高层框架15mm;多层大模15mm;高层大模15mm。
(3) 柱、墙、梁、轴线位移:单层、多层8mm;高层框架5mm;多层大模8mm;高层大模5mm。
(4) 层高标高:单层、多层±10mm;高层框架±5mm;多层大模±10mm;高层大模±10mm。
(5) 全高标高:单层、多层±30mm;高层框架±30mm;多层大模±30mm;高层大模±30mm。
(6) 基础截面尺寸:单层、多层+15-10mm;高层框架+15-10mm;多层大模+15-10mm;高层大模+15-10mm。
(7) 柱、墙、梁截面尺寸:单层、多层+8,-5mm;高层框架±5mm;多层大模+5-2mm;高层大模+5-2mm。
(8) 每层垂直度:单层、多层5mm;高层框架5mm;多层大模5mm;高层大模5mm。
(9) 全高垂直度:单层、多层H/1000且不大于20mm;高层框架H/1000且不大于30mm;多层大模H/1000且不大于20mm;高层大模H/1000且不大于30mm。
(10) 表面平整度:单层、多层8mm;高层框架8mm;多层大模4mm;高层大模4mm。
(11)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单层、多层10mm;高层框架10mm;多层大模10mm;高层大模10mm。
(12)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单层、多层5mm;高层框架5mm;多层大模5mm;高层大模5mm。
(13)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移:单层、多层5mm;高层框架5mm;多层大模5mm;高层大模5mm。
(14) 预留洞中心线位移:单层、多层15mm;高层框架15mm;多层大模15mm;高层大模15mm。
(15) 电梯井井筒长、宽对中心线:单层、多层+25-0mm;高层框架+25-0mm;多层大模+25-0mm;高层大模+25-0mm。
(16) 电梯井井筒全高垂直度:单层、多层H/1000且不大于30mm;高层框架H/1000且不大于30mm;多层大模H/1000且不大于30mm;高层大模H/1000且不大于30mm。(四)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对过大。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鼓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 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小;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要对模板浇水湿润。(五)安全交底:
l、进人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2、搭车道板时,两头需搁置平稳,并用钉子固定,在车道板下面每隔1.5米需加横楞、顶撑,2米以上高空搭车道板,必须装有防护拦杆。车道板上应经常清扫垃圾、石子等以防车辆或跳板滑跌。
3、车道板单车行走不小于1.4米宽,双车来回不小于2.8米宽,在运料时,前后应保持一定车距,不准奔走、抢道或超车。到终点卸料时,双手应扶牢车柄倒料,严禁双手脱把,防止翻车伤人。
4、用塔吊、料斗浇捣混疑土时,指挥扶斗人员与塔用驾驶员应密切配合,当塔吊放下料斗时,操作人员应主动避让,应随时注意料斗碰头,并应站立稳当,防止料斗碰人坠落。
5、离地面2米以上浇捣过梁、雨蓬、小平台等,不准站在跳板头上操作,如无可靠的安全设备时,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6、使用振动机前应检查电源电压,输电必须安装漏电开关,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振动机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它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7、井架吊篮起吊或放下时,必须关好井架安全门,头、手不准伸人井架内,待吊篮停稳,方能进入吊篮内工作。2012-08-12 11:08:55
还有0条追问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