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标准”后如何让你的造价事业再次伟大?

新清单专题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GB/T 50500-2024,以下简称“24标准”),很多的调整变化颠覆了原清单计价的原则。如点上的:桩基删除了“成孔方法”;删除了“运距”、“来源”;“方案不作为依据”;措施按项计价……(见下截图)建筑行业专业资讯门户-新干线头条

这些“点”的调整反应到“面”上,就是招标人可用“数据指标”编制最高限价,那么与“数据”偏离的不确定风险,则由投标人负责。面对这样的不确定因素,就要求投标人“融合一线作业场景”“对发生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进行“全要素”的分析和预控,这对投标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此,我用其中的某个点,从施工方的视角用以故事思维谈谈我的认识。

一、“运距”、“来源”删除的合理性

“运距、来源”的删除,是典型的“无法按设计图纸准确描述,需要由投标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行考虑的项目特征”。因为工程的内、外部环境千差万别,各有不同。“运距、来源”这类“动态”的项目特征,清单编制人根本无法确定,删除显然是有道理的。类似这样的“项目特征”“24标准”后的清单中不再描述,就不是“准确性、完整性”缺陷,而是“合法化”的存在。

二、“运距”、“来源”删除的合理性与不确定与成本

1、“运距”:

以土方的余土外运为例,除了相对“静态”的工程量,影响成本最大的就是“动态”的运距。除了有指定的弃土点,余土运到哪里、行走的路线、运距多少,清单编制人根本无法知晓,也无法为你确定。如清单确定了,一旦与实际不符,无法实现,就会产生索赔争议。所以此类的“动态”性就“由投标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行考虑”。这就需要投标人了解当地实际,掌握当地的市场、当地的行情(如:堆置费、消纳费等),掌握“动态”的成本,根据成本报价,而不是一味的定额思维

再如室内外回填土,全国各省市定额考虑的运距大都为5.0m内的就地取土(山东1.0m),天津楼地面为150m。(见下截图)

新清单专题

定额1.0米、5.0米的就地取土,一般是小型建筑挖地槽的就地抛土。现在的工程大都为大开挖,用于回填的土方往往堆置于工地的某一侧(很少有多侧的)。按规范,堆土距基坑的最短距离必须L≥2h,加之肥槽又是四周的回填,所以回填土的平均距离几乎都超定额的5.0米(见下示意图)。这就涉及到了超运距问题。这就是上面说过的“清单编制人根本无法知晓,也无法为你确定”,同属“由投标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行考虑”范畴。然而,地下室的室内填土,就不只是超运距一个问题了,还涉及到来源与施工的部署(方案)问题。

建筑行业专业资讯门户-新干线头条

2、“运距、来源”与施工方案

我们知道,回填土都不包括缺土的外购土方,土的来源一般有两种现象:一是:现场有土;

二是:现场无土,自行购土(以前还有甲方配送)。

三种情况的土源,又可能产生不同的一线作业场景:

01、现场有土,取土距离超定额考虑的运距,需二次装运。这极为常见。

02、现场无土,自行购土(或甲方配送)。尽管是自行购土(或甲方配送),但依然有它的不确定性:

02.1)、现场条件具备,送土送到回填点(能送到每个回填点5m内的,很少有);

02.2)、因场地条件的限制,送土送不到5m内的回填点,需二次装运。这也非常常见。

再说室内填土,尤其是地下室的房心填土,除了上述的“运距、来源”外,回填的成本还与工程特性、工地环境、不同的部署密切相关:

01、部署:是“流水施工”,还是“平行施工”?(流水施工:基础完成后先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后利用施工间隙在室内回填。优点:不影响工期;缺点:回填成本可能变大。平行施工:基础完成后先填土,后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优点:施工方便,回填成本小;缺点:影响工期,间接成本变大。

02、如是“流水施工”,回填土如何进入地下室?用什么运输工具?有无坡道?是否还有二次、三次倒运(很常见)等等,与工程特性、工地环境密切相关。它不是想当然,更不是推理。

综上:除了“运距、来源”本身的成本、二三次倒装运的成本,更牵述了“清单编制人根本无法知晓,也无法为你确定”的不同部署、不同施工方案引发的不同成本。真可谓“成本无常,大肠包小肠”。

所以,“运距”尤其是缺土购土的“来源”等对成本的影响,需“融合一线作业场景”,按拟定的部署才能确定(即:“需要由投标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行考虑”),非套套定额所能解决的。

三、“24标准”后如何让你的造价事业再次伟大?

上述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定额、清单、成本的理解深度,取决于你对工序、工艺的理解深度,取决于你基础的厚度。但我们看到,当前的预算员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的现象比较突出,基础不扎实,最基本的施工工艺没怎么掌握的大有人在……这就是用不好定额的原因所在

虽然“24标准”明确了定额已不作为依据(见下截图),定额的作用被削弱,但不可否认,定额的运用极为普遍,相当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消失。这不,除了新的水利定额,湖北、陕西等也相继颁发了最新的“24定额”。一位学者曾说过:“定额是很好的数据库,但我们不能被定额所束缚”。如何不被定额束缚、用好定额数据的关键就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沉淀”。定额思维的、基本工艺都没掌握的,已严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

新清单专题

最后,“24标准”后,让你的造价事业再次伟大的是厚实的基础(掌握底层逻辑)、是“施工、预算、成本的三位一体”。它不是什么“技巧”,因为“技巧”也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所谓触类旁通,功到自然成。

本文由黄衍祥老师独家原创投稿,仅供学习使用,禁止转载!!!

新干线头条是提供给用户的知识共享平台,新干线头条上的内容均由在平台上注册的用户发布,如您在新干线头条上发现违法或侵权内容,请 【立即反馈】 或拨打我们的投诉专线4000-960-166与我们联系。
7
收藏 9
评论 15
分享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
  • 微信扫一扫
|
反馈
热评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replyItem.content}}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28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选为热评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replyItem.content}}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造价小匠

本号主打造价实用内容,案例、技巧分享。

已发表44篇文章

推荐关注换一换

头条热榜 换一换

热门搜索:
热门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