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套用之辨: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借用垫层子目的合理性分析——基于湖北2024定额的探讨

定额套用之辨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借用垫层子目的合理性分析——基于湖北2024定额的探讨

湖北省2024系列定额的发布与应用,为造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标准。定额说明作为正确套用定额的“指南针”,不仅界定适用范围,更明确了取费、换算与调整规则。无论是施工企业控制成本,还是咨询单位提供精准造价,深入理解定额说明都至关重要。

《湖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2024)对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套用规则有明确规定:

厚度≤60mm:执行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定额子目(A9-4)

厚度>60mm:执行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垫层定额子目(A2-1)

规则看似清晰,但以60mm厚度这一临界点进行套价对比,却揭示了显著的成本差异(以下分析均基于定额基价材料费):

方式1、套用A9-4定额并换算至60mm厚,取费按装饰工程,全费用综合单价56.53/㎡(C20细石混凝土等材料价均按定额基价计取)

找平层

  方式2、套用A2-1定额并调整定额工程量至60mm厚对应的体积,取费按建筑工程,全费用综合单价32.91元/㎡(C20细石混凝土等材料价均按定额基价计取)

造价技能

方式3、套用A2-1定额并调整定额工程量至60mm厚对应的体积,取费按装饰工程,全费用综合单价32.05/㎡(C20细石混凝土等材料价均按定额基价计取)

子目

上面方式2和方式3的单价仅仅只悬殊0.86/㎡,只是取费的影响,这里就不进行下面的比较,现将方式1和方式2进行比较,如图:

借用

  

通过对比,悬殊的价差根源在于人工费56.53/vs32.91/㎡:单价差距高达23.62/㎡。

人工费差异是根本原因。方式1(找平子目)的人工费远高于方式2(垫层子目)。由于企业管理费、利润、总价措施项目费及增值税的计算基数与人工费挂钩,人工费的巨大差异直接放大了最终单价的差距。

工序差异决定人工成本,为何相同厚度(60mm)的细石混凝土,套用不同子目人工费差距如此之大?关键在于施工工序的显著不同:

1. 细石混凝土楼地面找平层(对应A9-4)

  环境:通常位于室内,空间局限;

核心工序:除基本的浇筑、振捣外,特别强调精找平。包括:抹灰饼、冲筋(确保平整度);

人工需求:找平精度要求高,工序需耗费大量人工工时。

平层

2.现浇混凝土垫层(对应A2-1)

环境:通常位于室外或结构层下,空间开阔;

核心工序:侧重于基础性铺设;

主要工序:浇筑、振捣(密实度)、大致收面(平整度要求相对较低);

人工需求:工序相对简单,对表面精平度要求不高,人工投入显著少于找平层。

建筑行业专业资讯门户-新干线头条

争议案例:定额套用分歧在工程变更中的激化

2025年湖北某市学校项目:

原招标:楼地面,60mm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中标价:施工单位按定额规则套用A9-4换算至60mm,单价56.53/㎡。

设计变更:因埋管需要,厚度增加至100mm

施工单位(按投标口径)组价:套用A9-4换算至100mm,单价87.29/㎡。(理由:变更后仍是找平层功能,厚度虽超60mm但工序未变)

找平层

跟踪审计(按定额说明)组价:套用A2-1调整至100mm对应体积,按装饰取费,单价53.42/㎡。(理由:严格遵循>60mm套垫层规则)

造价技能

 

令人困惑的结果:厚度增加40mm跟审审核单价(53.42/)反而比原60mm厚的中标单价(56.53/)低了3.11/㎡。施工单位报送价(87.29/)跟审审定价(53.42/)差距巨大(33.87/)

争议核心:定额说明的合理性与应用灵活性

此案例并非简单讨论定额说明的“对错”,而是引发对其合理性和应用场景的深度思考:

1.定额说明的“一刀切”临界点(60mm)是否合理?当厚度刚好超过60mm(61mm,100mm),但施工环境(室内)和核心功能(精找平)未变时,强制套用垫层定额(A2-1)是否准确反映了实际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

2.工序差异是核心:案例中的100mm找平层,其“抹灰饼、冲筋”等精找平工序并未因厚度增加而消失。套用垫层定额,严重低估了这部分关键工序的人工投入。

3.成本逻辑的扭曲:审核结果(厚度增加、单价反降)违背了基本的成本常识(材料、人工投入增加,成本应上升),凸显了机械套用规则可能导致的造价失真。

结论与启示:超越机械套用,回归本质理解

当前行业环境,“取消定额”的呼声与各地新定额的发布并存。定额作为造价参考标准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其价值发挥依赖于使用者的理解深度:

1.“学定额”是基础:熟练掌握规则和说明是入门要求。

2.“用定额”需智慧:切忌机械套用。定额子目背后对应的是特定的施工工艺和资源消耗。

3.“质疑定额”促优化:当定额规则与实际施工成本产生显著背离(如本文案例),应勇于质疑其合理性,推动定额编制更贴近实际。

4.“优化使用”是方向:造价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灵活运用定额。这要求:

深入理解施工工序:掌握不同工作内容对应的实际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差异(如精找平vs.基础垫层)。

分析项目具体情境:考虑施工环境(室内/外)、功能要求(是否需要精平)、技术特征。

基于成本逻辑判断:定额套用结果是否符合基本的成本规律?如否,需探究原因并寻求更合理的组价方式(如对垫层定额进行合理换算补充人工,或论证特定情况下突破说明的合理性)。

湖北2024定额关于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厚度临界值的规定,在临界点附近及功能未变仅厚度增加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显著的价格差异和结算争议。究其根源,在于找平层与垫层在施工工序(尤其是精找平要求)上存在本质差异。本文案例生动展示了机械套用规则可能导致的成本扭曲。造价工作者应超越定额条文的字面约束,深刻理解工序差异对成本的影响,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定额,才能真正为委托方提供科学、准确的造价成果,并推动定额体系自身的不断完善。唯有将“学、用、疑、优”融会贯通,方能游刃有余于定额世界。

定额反应的是一种水平,而非数字本身。


新干线头条是提供给用户的知识共享平台,新干线头条上的内容均由在平台上注册的用户发布,如您在新干线头条上发现违法或侵权内容,请 【立即反馈】 或拨打我们的投诉专线4000-960-166与我们联系。
21
收藏 11
评论 9
分享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
  • 微信扫一扫
|
反馈
热评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replyItem.content}}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28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选为热评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replyItem.content}}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内容推荐
更多资讯

头像

一级造价师(土建+交通)、二级建造师(房建+公路)

已发表3篇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

热门搜索:
热门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