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清单措施费没了费率,你该怎么计算?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GB/T50854-2024(以下简称“2024新清单标准”),措施费的计价规则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的“按量计费”转向“按项综合报价”,更强调施工方的技术策划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以下从多个方面解析具体变化及影响:

一、脚手架工程:从“分项明细”到“综合策划”

计价方式:新版要求脚手架以“项”为单位综合报价,不再单独列出分项工程量(如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施工方需在投标阶段根据专项施工方案,综合测算搭设形式、存续时间、材料体系等成本,并考虑租赁或自购模式的经济性。

风险转移:原由发包方承担的清单准确性风险转移至施工方,例如需提前预判不同部位(如悬挑结构、异形外墙)的脚手架搭设难度,避免因方案疏漏导致亏损。

降本方向:推荐采用“扩大劳务分包”模式(含材料租赁),或选用新型盘扣式脚手架体系提升周转率,减少材料闲置。

案例1:脚手架工程——高层住宅项目

旧版(2013标准)

30层住宅楼,外脚手架按“外墙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单价15元/㎡,总价=投影面积×15元。施工方只需按图纸面积套价,风险较小。
争议点:实际施工中,因楼层高需分段悬挑(每6层悬挑一次),但旧版未明确悬挑次数对费用的影响,结算时施工方常因“方案变更”与甲方扯皮。

新版(2024标准)

改为以“项”综合报价,施工方需提前策划:

方案设计:分段悬挑3次,使用盘扣式脚手架(租赁费更低、周转更快);

成本测算:含搭拆人工费、租赁费、悬挑预埋件等,综合报价120万元;

风险控制:若实际悬挑次数增加(如因工期延误需多悬挑1次),需在合同中约定“变更调价条款”。

结果:施工方通过优化方案(减少悬挑次数+盘扣架周转),实际成本110万元,盈利10万元;若按旧版规则,仅按面积计费可能亏损(未覆盖悬挑附加成本)。

二、模板工程:并入分部分项,减少争议

归属调整:模板费用从措施费划入分部分项工程,直接与混凝土构件绑定。例如,构造柱、圈梁的模板工程量需按马牙槎间隙面积计算,更贴合实际施工,减少结算争议。

技术细节:旧版中易被忽视的砖胎膜等模板类型,现需明确计入分部分项清单,避免因归类模糊导致审核纠纷。

案例2:模板工程——构造柱争议

旧版问题

某厂房项目,构造柱模板按“混凝土接触面积”计算,但砖砌体马牙槎凹凸部分是否计入模板量,甲乙双方争执不下。审计认为“马牙槎是砌体工序,模板不计算”,施工方损失2万元。

新版改进

明确构造柱模板按“马牙槎间隙的展开面积”计算。例如:

构造柱截面0.24m×0.24m,马牙槎凸出60mm,每边5个槎;

模板量 =(柱截面周长 + 马牙槎凸出部分长度)× 柱高;

单价60元/㎡,直接绑定到构造柱清单项,争议消除。

三、垂直运输费:聚焦机械配置与工期管理

计价规则:以“项”综合报价,要求施工方在方案中细化塔吊、施工电梯的选型、进出场时间及利用率。例如,塔吊布置需考虑群塔干扰、附墙距离等,避免二次搬运增加成本。

成本控制:典型项目垂直运输费约20元/㎡,需通过优化平面布局(如集中堆料区)、提高机械满载率降低成本。

案例3:垂直运输费——商业综合体塔吊配置

旧版做法

“塔吊台班数量×台班单价”计费,施工方报200个台班×800元/台班=16万元。实际施工中因场地狭小,材料堆场远离塔吊,导致台班数量增至250个,亏损4万元。

新版应对

“项”报价,需在方案中明确:

塔吊选型:选用臂长60m塔吊,覆盖整个堆场,减少二次搬运;

工期规划:主体阶段塔吊全天运行,装修阶段改用施工电梯,缩短塔吊使用时间;

综合报价18万元(含塔吊进出场费、基础费用),实际成本16万元,盈利2万元。

四、机械进出场费:精细化方案是关键

范围明确:仅限无法自移动或可能破坏道路的机械(如塔吊、桩机),需在施工方案中列明机械类型、进出场次数及辅助设施费用。

常见疏漏:施工方易忽略辅助设施(如路基板、临时架线)成本,或低估大型机械拆装的技术难度,导致报价偏低。

 

五、施工降排水:方案设计决定成本

综合计价:以“项”报价要求施工方结合地质报告和降水设计,系统规划四层降排水体系(如止水帷幕、疏干井、明沟排水),并预估设备配置和降水周期。

 

风险应对:若招标时无降水图纸,需按经验预判地下水情况,并在报价中预留风险费用。

案例4:施工降排水——地下车库降水风险

旧版风险

某地下2层车库,按“管井降水”以井深×数量计费,报价20万元。实际施工时发现地下水位高于预期,需增加10口井,施工方被迫承担额外成本15万元。

新版策略

“项”报价,施工方需:

地质预判:根据地勘报告,设计“止水帷幕+疏干井+明沟排水”四层体系;

风险预留:报价35万元(含10%风险准备金);

动态调整:实际仅需增加5口井,最终成本32万元,盈利3万元。

六、安全文明施工费:市场化调节与专款专用

术语调整:从“安全文明施工费”改为“安全生产措施费”,涵盖范围扩大至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软性投入,需按项目风险等级差异化报价,取消“不可竞争性”条款后更强调资金使用透明度。

支付规则:发包方需在开工28日内预付50%费用,且不得在进度款中扣回,保障资金到位5

案例5:安全文明施工费——第三方安全评价

新旧对比

旧版:安全文明费按固定费率(如2.5%)计取,结算时不调整。某项目因安全事故被罚款5万元,但费用已“包干”,施工方自行承担。

新版:更名为“安全生产措施费”,若合同约定“第三方安全评价达标奖励”,施工方通过优化管理(如AI监控、工人培训)获得奖励3万元,实际利润率提升。

七、其他措施费变化

冬雨季施工需细化措施清单(如融雪防冻、设备基础保温),按实际气候条件调整费率,避免“一刀切”报价。

特殊地区施工:新增高温、高原等特殊环境下的降效补偿费,常规项目可忽略。

超高施工增加费:旧版单列的超高费取消,相关成本需分摊至分部分项及垂直运输等措施项中。

总结:施工方应对策略

强化前期策划:投标前需深度介入施工方案设计,结合BIM技术模拟措施项实施,避免漏项。

成本精细化:建立企业定额库,积累脚手架、降排水等项目的经验数据,支撑快速精准报价。

风险管控: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措施费调价机制(如降水周期延长、机械配置变更),规避结算纠纷。

    2024新清单标准通过“按项包干”倒逼施工企业提升管理能力,从“被动算量”转向“主动控本”,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新干线头条是提供给用户的知识共享平台,新干线头条上的内容均由在平台上注册的用户发布,如您在新干线头条上发现违法或侵权内容,请 【立即反馈】 或拨打我们的投诉专线4000-960-166与我们联系。
8
收藏 20
评论 8
分享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
  • 微信扫一扫
|
反馈
热评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replyItem.content}}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28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选为热评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replyItem.content}}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造价小匠

本号主打造价实用内容,案例、技巧分享。

已发表44篇文章

推荐关注换一换

头条热榜 换一换

热门搜索:
热门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