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碰撞,养护“单飞”:解读24绿化标准下植物养护计价与移交的关键变化

新旧碰撞,养护“单飞”:解读24绿化标准下植物养护计价与移交的关键变化

 

随着《GB/T 50858-2024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以下简称“24绿化标准”)及湖北24系列定额的发布,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迎来重要变革。其中,植物养护从分部分项工程“内置项”转变为独立的“单价措施项目”,堪称本次修订的核心亮点之一,必将对承发包双方的计价、合同履行及工程移交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聚焦于此关键变化,结合移交流程进行深入探讨。

计价 

一、 核心变化:养护从“内置”到“单列”,计价逻辑根本转变

 

1、13绿化规范(GB 50858-2013)模式

  位置:栽植花木清单项目内部

  体现方式:在项目特征中明确描述“养护期”(通常包含成活养护期和保存养护期)。

计价逻辑:养护费用是栽植综合单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包人只需按项目特征描述的 固定期限完成养护并达标,即可获得包含养护费在内的完整工程款。养护期是确定的合同义务。

造价技能 

 

2、 24绿化标准模式

位置:植物养护成为独立的清单项,归类于单价措施项目

  体现方式

    1)栽植花木清单的工作内容仅描述为“施工期养护”(通常指栽植完成后极短期的保活措施)。

    2)专门的“植物养护”清单项,按“”计量。

    3)关键点 单价措施项目清单通常没有详细的项目特征描述栏。

  计价逻辑

   1)栽植综合单价不再包含移交前的长期养护费用。

    2)长期养护费需在“植物养护”这个独立的单价措施项目中单独报价。

    3)核心挑战:养护期(从竣工验收合格到正式移交)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其长短取决于实际移交流程的进展速度。

建筑行业专业资讯门户-新干线头条计价 

二、 变革影响:不确定性增加,报价与合同管理面临新挑战

 

24绿化标准将养护“单飞”为措施费并按“项”计量,带来了显著变化:

  1、风险转移:养护期的时间不确定性风险从发包人方(通过明确项目特征定义期限)转移给了承包人。承包人必须在报价时自行预判和消化此风险。

2、报价复杂性提升:施工单位在填报“植物养护”项的单价时,必须深入研究项目的具体移交流程、历史效率、可能的延误因素,并据此估算一个相对合理的“平均”或“预期”养护期。报价需涵盖该预期期限内所有养护成本(人工、水肥、农药、机械、可能的补植、管理等)。

  3、合同条款至关重要:由于清单本身无法明确期限,合同中必须对“植物养护”措施费的计量支付规则进行详尽约定。关键点包括:

     1)养护期的起算点(通常为竣工验收合格之日)。

    2)养护期的结束点(以正式移交确认为准)。

    3)养护费如何计量支付?是按月支付?还是按最终实际天数结算?超期养护的单价调整或补偿机制?

    4)移交延误的责任划分与费用承担。

  4、过程管理要求提高:承包人需加强养护过程记录和移交进度跟踪,作为未来结算或索赔的依据。

 

三、 厘清关键:养护期定义与移交流程


   理解“植物养护”对应的时间段是应用新标准的基础:

   养护期 = 竣工验收合格 至 正式移交完成

   起点:工程整体或标段通过竣工验收。

   终点:完成向最终养护管理单位(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或其指定的养护单位)的正式移交手续。

 

四、 绿化工程移交流程要点(以典型政府投资项目为例)

 

以下流程清晰说明了影响养护期结束时间的关键环节,承包人需充分了解:

1、适用范围与原则:明确项目是否符合政府投资及建城区内移交条件,遵循分阶段建管移交原则。

2.、移交前提条件

    工程按图、按合同要求全部完成。

    施工保修养护期已满且养护质量达标(符合CJJ82-2012等规范)。

    建设期、养护期相关费用(水、电等)已结清。

3、移交资料准备:建设单位需向接收单位(如城管服务中心)提交完整的前期资料、施工资料、竣工图、工程评估报告等。

4、移交申请:建设单位在合同约定的施工保修养护期满后,正式致函接收单位并提交《园林绿化工程建管移交申请表》。

5、审查与核验

    1)资料审查:接收单位及主管部门(如住建局)对提交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核。

    2现场核验:资料审查通过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实地检查,评估工程实体质量及养护状况是否达到接收标准。

6、正式移交或整改

    1)达标接收:资料齐全、现场核验达标,接收单位予以接收,并及时移交给后续养护单位管理。此节点标志着承包人“植物养护”责任的终点

    2)整改复验:核验不达标,建设单位需在规定时限(如30日)内整改。整改完成后申请复验,复验达标后方可接收。此阶段的额外养护成本及责任需根据合同约定界定

 

五、 总结与建议

 

24绿化标准将植物养护独立为按“项”计量的单价措施费,是适应市场实践、明晰责任界面的一次重要进步,但也显著增加了承包人关于养护期限的成本预估风险。

  对施工单位(承包人):

深度调研:投标报价前,务必深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具体移交流程、平均耗时、常见卡点

  精准测算:基于调研,结合自身养护成本,合理预估养护期,并在“植物养护”措施费报价中充分体现。考虑设置一定的风险金。

  重视合同:积极参与合同谈判,争取清晰、公平的养护费计量支付条款(如明确超期养护补偿机制)。明确移交标准、流程及时限。

  强化记录:做好详细的养护日志、移交申请及过程沟通记录,为后续结算或可能的费用调整提供证据。

对建设单位(发包人)

  优化流程 尽量提高移交效率,缩短不确定期,减少双方争议。

  完善合同:在合同中清晰定义养护期起止、移交程序、验收标准、超期责任及费用处理方式。

  明确标准:在招标文件或合同补充协议中,可考虑对“植物养护”措施费包含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进行适当说明(即使清单本身无特征栏)。

结语

新标准下,“植物养护”从幕后走到台前,其计价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时间不确定性”的精准把握和合同层面的有效管理。深刻理解移交流程,做好充分的风险预判与合同筹划,方能在新规则下擦出合作共赢的“火花”,确保绿化工程的长期成效与各方权益。


 

 


新干线头条是提供给用户的知识共享平台,新干线头条上的内容均由在平台上注册的用户发布,如您在新干线头条上发现违法或侵权内容,请 【立即反馈】 或拨打我们的投诉专线4000-960-166与我们联系。
5
收藏 3
评论 3
分享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
  • 微信扫一扫
|
反馈
热评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replyItem.content}}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28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选为热评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replyItem.content}}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

内容推荐
更多资讯

头像

一级造价师(土建+交通)、二级建造师(房建+公路)

已发表5篇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

热门搜索:
热门问题
Baidu
map